莲花峰风景区,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,地处南海边疆,练江入海口。景区主峰莲花峰是南海岸边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岳,由几瓣纵裂的花岗岩拱围而成,从陆上远眺,状若莲花,从海上远不雅,宛若出水芙蓉,故名。莲花峰风景区三面对海,风景优美,史迹惹人,为汕头八景之“莲峰浩气”,也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导基地。2001年被评为国度AAA级旅游景区,2016年升格为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。
莲花峰风景区旅游资本丰富,滨海风光独特。位于莲花峰之东侧,绵长雪白的海滩,沙清水洁,是天然的浴场,夏季弄潮戏水,其乐无穷。峰之西侧,怪石林立、千姿百态、似虎若狮、惟妙惟俏。景区内汗青积淀深挚,文化内涵极为丰富,有古莲花峰、文天祥石雕像、摩崖石刻、忠贤祠、万人冢、古炮台、不雅海长廊、海上碑林等20多处景不雅景点。
「文天祥石雕像」
在海门莲花峰风景区内,1987年潮阳县人平易近当局特聘有名雕塑家唐大禧设计建造,高16米,由74块不合规格的花岗岩石砥砺而成。文天祥石雕像巍然卓立,神志凛然,巍巍了望,有叱咤风云之感,令仰望者寂然起敬。像座石正面雕刻着由广东省原政协主席吴南生撰文,秦咢生题额,启功书丹的文天祥生平史传。
「摩崖石刻」
位于海门镇海门湾海陲,由莲花峰风景区、叠石、尖山等石刻群构成,为潮阳四大摩崖石刻群之一,于1989年6月被颁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据清光绪《潮阳县志》所载:南宋末年,丞相文天祥举兵勤王抗元于景炎三年(1278)冬抵潮阳时代曾登莲花峰了望帝舟,留下“莲花峰”、“终南”题刻。莲花峰是以有名遐迩,成为人们瞻忠仰烈的胜地,历代文人诗人纷纷谒吊文公忠魂,观赏莲峰海色,留下丹青墨宝,金石生辉,形成不朽的石头史册——莲花峰摩崖石刻。
「古炮台」
此处为海门南炮台,亦称莲花炮台,位于莲花峰望夫石西北侧;明隆庆三年(1569),驻潮阳参将金丹设立莲花营(也叫细柳营),曾于此地抗击倭寇。该营建成后,邑人浙江提学副使林大春,曾为之撰写《新建海门莲花营记》,并颂咏七律:“谁倾银汉落晴湾,种得莲花俨翠环。丞相留题空翰海,将军行垒耀天山。潮声夜转渔灯入,野色朝随猎骑还。共说边城屯细柳,西风不消玉为关”。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),为防御海盗,清当局建此炮台,由三合土筑成,呈半圆状,直径约25米,设把总一名(四周有营舍,久废)。炮台面海,护墙与炮台内平面高3米,护墙有方形炮孔4处,各置火炮1门,每炮孔高95厘米,宽75厘米,墙厚80厘米,原炮被毁于1958年,1998年由莲花峰风景区治理处对该旧址进行修葺,仿造四学生铁大炮摆设个中,供游人参不雅,邻近营舍久废,炮台保存完全。
「忠贤祠」
忠贤祠是纪念文天祥和南宋遗臣山人张鲁庵而建的。张鲁庵名奂,海阳县人(今潮州市潮安区人),少年即为博士学生,精晓易理。宋亡后,誓逝世不侍元,带着琴书隐居于莲花峰。张鲁庵的隐退虽与文天祥精忠报国的行动完全不合,却和文天祥一样表示了崇奉果断的气节,可谓殊途同归了。
「万人冢」
海门“万人冢”遗址位于莲花峰北侧小山坡,坟冢建于1946年,占地500平方米,墓中收埋海门掉守时饿逝世和被日本侵犯者屠戮的1.17万同胞的尸骨,碑文为“海门陷倭癸未夏逝世难同胞之墓”,1983年增设墓亭一座,四柱顶为紫色琉璃瓦。1995年由莲花峰风景区治理处筹资进行周全补葺,扩建成园林式墓园,占地4340平方米,两侧坟手为春联及反应日寇入侵的石雕画,1983年由广东省人平易近当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“万人冢”遗址现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导基地。
莲花峰自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举兵勤王,转战至此,登峰望帝,命题“莲花峰”,剑刻“终南”石以来,历朝历代的文人诗人、绅士雅士接踵而至,留下诗调题赋近百幅,杨尚昆、乔石、宋平、谢非、叶选平、赵朴初、廖汉生、王汉斌、胡绳等三十多位党和国度引导人,还有老舍、刘海粟、启功、赖少其、陈大羽、苏石风等名家莅临景区,留下丹青墨宝,增加了莲花峰风景区瑰丽的汗青文化色彩。集滨海风光、人文景不雅、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莲花峰风景区,必将成为潮汕旅游的熣灿明珠,广东旅游的新亮点。
【景区门票】15元
【旅游线路】
公共汽车:乘坐121、122、309路公交车可抵达莲花峰景区。
自驾游:从深汕高速公路海门收费站出,沿莲峰北路、莲峰南路行驶至莲花峰景区。
(编辑:admin)